一. 抗干扰与电磁兼容
1. 干扰的定义
干扰是指液晶模块由外部噪声和无用电磁波在接收中造成的骚扰。也可定义为:在接收一些所需
信号时,非所需能量造成的扰乱效应,包括其他信号的影响、杂散发射、人为噪声等,自
然噪声一般不计算在内。
2.电磁兼容与抗干扰
电了设备和电子电路一方面受外界干扰,另一方面它又会对外界产生干扰。所以电子信号
对本电路是有用信号,而对其他电路可能成为噪声。
电子电路抗干扰技术是目前国外所称EMC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EMC 是Electro Mag‐netic
Compatibility 的缩写,译成电磁兼容。电磁兼容性是电子设备的一种功能,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
中能完成其功能,而不产生不能容忍的干扰。
电磁兼容性有三层的含:1.电子设备应具有抑制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;2.设备本身所产生的
电磁干扰应低于规定的限度,不得影响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;3.任何电子设
备的电磁兼容性都是可测量。
二. 抗干扰的三要素
构成电磁干扰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:电磁骚扰源、电磁骚扰的耦合途径、电磁骚扰的敏感设
备和电路。
1.电磁骚扰源包括自然扰源和人为骚扰源。
2.电磁骚扰的耦合途径包括传导与辐谢二种耦合。
(1) 传导耦合:是噪声通过骚扰源与敏感设备之间连接,从骚扰源传导耦合到敏感设备、电
路,发生干扰现象。传输电路包括导线、设备的导电部件、供电电源、公共阻抗、接地
平面、电阻、电容、电感和互感元件等。
(2) 辐射耦合:骚扰信号通过介质以辐射电磁波的形式传播,骚扰能量按电磁的传播规律
周围空间发射。常见的辐射耦合有三种:1.骚扰源天线发射的电磁波被敏感设备天线意外
接收,称为天线对天线的耦合;2.空间电磁场经导线感应耦合,称为场对线的耦合;3.两根平行
导线间的高频信号感应生产耦合,称为线对线耦合。
传导耦合包括互传导耦合和导线间的感性和容性耦合。 辐射耦合包括近场耦合和远场耦合。
3电磁骚扰的敏感设备与电路:所有的低压小信号的设备、电路都是对电磁骚扰的敏感设备与
电路。
4.抗干扰三要素公式
描述一个电路所受干扰的程度若用N表示,则 N可用以下式来定义
N=G*C/I
式中:G为噪声发生源的强度;C 为噪声源通过某种途径传到受干扰处的耦合因素;I为受干
扰电路的抗干扰性能。
G、C、I即表示抗干扰三要素。从式可见,一个电路受干扰的程度 N与噪声发生源的强度 G成
正比,与噪声耦合因素 C 成正比,与受干扰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I成反比。
要使 N小,可以通过以下方法:
1. G要小,即把客观存在的干扰源强度在发生处抑制得小。
2. C 要小,将噪声在传播途径上给很大衰减。
3. I增大,在受干扰处采取抗干扰措施,使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提高,或在受扰处将噪声抑制。
在实际中,应根据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。有的仅能从一个方面采取措施,有的三个方面均能
采取措施。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证明,在噪声源处抑制噪声是抗干扰最有效的。
抗干扰(电磁兼容)设计要从三要素出发,使干扰得到抑制,达到电磁兼容标准,即抑制
骚扰源,切断耦电途径,提高敏感设备的抗扰度。
三. 噪声源的寻找原则
无论情况复杂,应首先去研究在噪声源处将噪声抑制下去的办法。首要条件是要找到干扰
源,其次分析有无抑制噪声和采取相应措施的可能性等。
有的干扰源是明显的,如雷电、广播电台发射、电网上大功率设备的运行等。这种干扰源